手机版
站群导航

海安教育信息网

局直学校

角斜镇

李堡镇

开发区

大公镇

高新区

曲塘镇

雅周镇

南莫镇

白甸镇

墩头镇

今天是
  • 1
您的位置: 首页 >学校概况>办学特色>详细内容

办学特色

生态文明教育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6-12-13 00:00:00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海安县南莫中学地处南通、泰州、盐城三市交界处的里下河水乡,改革开放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,尤其是在2005年晋升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后,学校注重发展以生态文明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,努力创建生态文明校园,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机制,彰显生态文明教育,以优美的校园环境、鲜明的特色教育和优质的教学质量吸引着水乡八方学子,跻身于知名完中的前列。学校先后获得了“南通市十佳校园” “江苏省绿色学校”“江苏省生态教育先进学校”“国家级绿色学校”等20多项荣誉称号。

一、彰显特色,创建生态文明校园

半个世纪的风雨征程,五十多年的沧桑岁月,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。我们南莫中学在现代化的办学道路上,沐浴春风,一路高歌,迈出了坚实的步伐,二十年的运筹谋划,数千个日日夜夜的改造升级,大手笔设计,大气魄运作,一座座现代化的楼宇相继建成,一批批集中体现现代化水平的教学设施先后启用,现代化的天文观测台,功能齐全的微机室、多媒体教室、展示台,四通八达的校园网络,现代化的理化实验室、图书馆,无不标志着南中教育迈上了信息化的快车道。一幅集科学性、教育性、艺术性于一体的生态校园美景图初步绘就。本着绿色校园、文化校园、艺术校园的发展宗旨,南中人在完成现代化工程第一步建设的基础上,又不惜巨资,植名树,建花圃,造长廊,立文石,做雕塑,一个个绿化工程,文化工程,人文工程先后启动。2002年,南莫中学先人一步,建成了南通市第一家地理生态园,开了学校建设生态化的先河,青山绿水间,数百个动物标本“漫步”其间,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亲近自然的天地。于此同时,学校的建设以环境友好型、资源节约型生态校园为目标,在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,坚持学校发展环保先行,学校发展不以牺牲环境、浪费资源为代价,努力实现教育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生,在生态文明的道路上争先创优,先人一步。

如今,当你走进南中校园,你会被这里的校园美景陶醉,气势恢宏的现代建筑与古色古香的人文景点交相辉映。校园内,绿树成荫,繁化似锦,亭台楼阁,小桥流水,柳枝婆娑,鸟语花香。蜿蜒曲折的河滨长廊,彰显着历史的风范,如诗如画的半岛公园呼吸着时代的气息,文化画廊、名人画像,警句标牌,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,学校的物质文化实现了校园是花园,校园是公园,不是花园胜似花园的境界,在校园文化、文化校园、生态校园建设的征途上,南莫中学走在时代的前列。清静优美的校园环境既为学生长知识长身体,创造了宜人的环境,也使学生在绿色的美景中体味生命的价值和意义。每每课余闲遐,师生们以及周边群众漫步校园,无不心旷神怡,流连忘返。

二、理念引导,创新生态教育机制

以绿色为载体的生态文明教育,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理念引导、制度创新、管理创新。这些年来,我校在“生态文明、发展绿色、升华生命”的理念引导下逐步建起:

1.生态文明教育领导体制。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生态文明教育领导小组,各处室负责人和相关学科老师为领导组成员,选举产生了学生环保协会,一个以教师为主导、学生为主体的生态文明教育领导网络初步形成。生态教育领导组将绿色教育纳入学校日常管理,做到生态教育年初有计划,月月有内容,天天有措施,强化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领导,适时监督。

2.生态文明教育科研机制

我校先后开展了《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研究》《中学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》《基于青墩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》等省市级课题研究,呈现出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整合各学科资源,开展环保教育研究的新局面,各学科将生态环保教育渗透到课堂,把握了学科知识与生态文明教育的结合点,提升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档次和品位。各教研组也都立项了以绿色为主题的微型课题项目。到目前为止,我校教师先后在省市级各级刊物发展生态环保教育研究文章35篇,8个生态文明校级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。

3.研究性学习机制。全校先后成立了14个环保教育研究性学习小组,同学们专门对校园白色污染、怎样处理固体垃圾、学校污水哪里去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研究,其中在2005年,我校有四个环保教育研究性学习课题设计获江苏省设计大赛一、二等奖。

4.生态文明教育管理机制。学校环保协会自主管理是我校生态文明教育管理的重点特色,同学们在环境教育实践中自主开发、自主创新,建立了环保积分制、百分考核制、卫生环境评比制、环保责任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,我校生态文明教育迈上了科学化、常态化和制度化的轨道。全校师生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,善待自然,善待环境,节约资源,他们把节约每一滴水、节约每一度电、节约每一粒粮、每一斤煤看成是建设生态校园的无尚光荣,严格管理,自觉行动。制度健全,管理到位,一个节约型、友好型生态校园已初步建成。

5.生态文明教育经费筹集机制。

为了强化环保意识,通过垃圾分类回收积累资金和动员企业家捐献等方法,我校成立了南莫中学环保基金,用于学校的环境教育和学校环保事业,同时用于奖励在学校环境教育中的先进个人和集体。

6.生态文明教育自主运行机制

学校既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对象,又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人。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校形成了以学生主体发展为实践的教育特色,喊响“把校园交给学生”的口号,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管理、自主学习、自主发展的空间,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、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,他们编制的《零垃圾校园标准化建设条例》较好地解决了校园内随意抛弃垃圾的现象,环保协会《环保手册》的制定和实施,使同学们自觉养成了珍爱自然、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,从他律到自律,形成了学校生态教育、自我管理的特色。

三、利用资源,开展生态特色教育

绿色彰显生命,绿色引领潮流,以绿臻美,以绿启智。我们南中人的可贵之处,不仅在于创建生态品牌,而且重视充分利用校园绿色生态资源,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生态环保教育,形成以生命价值为基础,以绿色为载体,以爱心为核心的生态文明教育特色,让学生在绿色的熏陶下,认识自我,肯定自我,实现自我,保护环境,珍爱自然。自觉养成文明卫生的行为习惯,在绿色中陶冶高尚积极的美好心灵,培养自己勤奋好学、诚实做人的品格。

我校努力打造校园精品,基于让每一处建筑、每一条道路、每一株花草,都成为无言的老师的宗旨,我校的校园建设都做到寓实用性、艺术性、教育性为一体。达到一花一草是文章,一山一水会讲话的境界。如今,在南中校园里但见形态各异的灯饰、雕塑掩映的绿树丛中,片片繁花点缀在曲径通幽的道路两侧,满眼的绿色与座座恢宏的建筑交相辉映,织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。徜徉其间,师生们都会从这些无生命的物体中体味生命的真正意义。激发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。千方百计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,是南莫中学创建省重点文明学校的又一重要举措。这些年,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一次珍爱校园环境科普周。通过黑板报、班团主题会、摄影图片展览、演讲比赛等形式,介绍和宣传环保科学知识,让同学们认识到我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资源形势。各班级纷纷开展家乡环保行活动,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收集废旧电池和塑料袋,清理白色污染,在实践中养成珍爱绿色、保持环境的良好习惯。不乱丢弃废品已成为同学们的日常习惯。每周星期二下午,同学们都会来到各自的包干区,清除花圃的杂草,修剪树木的枝条,用汗水浇灌绿色,让绿色永驻校园。优美的生态环境给学校带来勃勃生机,也激发了同学奋勇争先、积极向上的追求精神。

近年来,我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绿色文化的资源,对学生开展形象具体、生动活泼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,让学生在欣赏校园美景亲近动物的实践活动中,感悟绿色、体味人生、珍惜生命,学校还先后开发了《绿色纪念日---我们的行动》等12个校本绿色教材,教务处还将环境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,通过对教学计划、备课笔记的检查,督促教师重视生态文明教育,组织优秀课评比,激发教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热情。组织学生开展生态环保实践教学活动,通过组织学生挂植物铭牌,筑人工鸟巢,领养树木,建环保角等活动,充分凸现绿色学校的资源效应,在教学楼、宿舍、食堂、洗手间,“保护环境,节约用水”等环保标语随处可见,“南中之声”、青蓝文学社、《试翼》等新媒体的开发,各种环保征文、书法竞赛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绿色校园传美名,生态教育促发展。近几年,先后有徐州市建平中学、泰州市蒋垛中学等十六所兄弟学校组团来学校参观绿色生态校园,先后有《中国教育报》《江苏环境》《江海晚报》《海安日报》《南通教育》等多家媒体重点报道了我校绿色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果,政教处还将环保绿色教育纳入班务管理和评选先进班集体、优秀班主任的管理办法中,用百分考核办法将绿色教育与班级评优、学生道德等第有机结合,使绿色教育融入班级日常管理,形成生态文明教育特色的持久效应。

我校以绿色环保教育为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形式新颖,内容丰富,成果丰硕。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,推进素质教育的道路上,我校迈出了坚实的步伐。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